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创业创新 > 苏州商业观察
苏州商业观察

《每周要闻精选》(2018.9.3-9.9)

发布时间:2018-09-14

内容结构


一、全球财经要闻 

1.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

2. 美国:经济继续稳健向好,9月加息箭在弦上

3. 欧元区:生产和消费端均显疲弱

4. 日本:经济以温和速度复苏,政策正常化遥遥无期

二、国内财经要闻   

1.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配套措施

2. 发改委:将采取五大措施促进民间投资

3. 财政部: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4. 楼市库存规模持续下降,专家建议调整去库存政策

三、金融发展动态   

1. 央行召开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

2. 美元指数区间震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振幅缩窄

3. 资金面边际收紧,央行仍有释放中长期流动性需求


附:上周重要数据   

1. 8月财新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双双回落

2. 8月我国外汇储备较上月减少82.3亿美元

3. 8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9.8%,进口同比增长20%



一、全球财经要闻


1.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9月3日至4日举行。这是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

习近平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勉励广大企业家,提出四点希望:立足中非、着眼长远;紧紧把握创新的历史机遇;扛起应担的社会责任;在经济合作中做中非友好的连接纽带。

峰会取得两项重要成果,为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全面体现中非对当今世界重大问题的共识,彰显了中非团结友好、共享机遇、共赢挑战的决心;《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对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进行了规划,展现了中非携手实施“八大行动”、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增效的坚定意愿,描绘了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蓝图。

在全球经济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非洲经济蓄势待发的前提下,中非合作正昂首阔步向新时代迈进。


点评:

在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和产业体系下,非洲长期被压制于价值链的底端,经济发展始终步履蹒跚,逐渐成为一块“被人遗忘的大陆”。

2000年之后,依托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平台,中非之间关系进入快车道。中非在经贸领域本着“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的原则,“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内政,不提强人所难的要求”,稳步推进各项务实合作,以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为代表的各项成果相继落地。中国从2009年起已经连续九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也成为非洲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贡献者,诸多经贸合作区和工业园区在非洲遍地开花。

本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愿在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基础上,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八大行动”,涵盖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以及和平安全等方面。

具体到经贸方面,中非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战略对接。中非之间可以把“一带一路”建设同落实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相互对接,开拓新的合作空间,发掘新的合作潜力;二是贸易合作。目前中非贸易相对平衡,贸易规模2020年有望提高至4000亿美元;三是对外投资。在中非深度合作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能在投资非洲方面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四是资金支持。在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愿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方式,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

“非洲发展不可限量,非洲未来充满希望,中非友好合作前景广阔,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大有可为”。在新时期、新起点上的中国与非洲,将以更高水平的互利合作,形成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2.美国:经济继续稳健向好,9月加息箭在弦上

生产方面,8月美国ISM制造业指数为61.3,高于市场预期值57.6,创2004年5月以来新高,7月值58.1为今年以来次低值。8月美国ISM非制造业指数为58.5,高于市场预期值56.8,7月该指数为55.7,创去年8月以来新低。

消费方面,8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96.2,好于预期95.5,但低于7月终值97.9,也创今年1月以来最低。

就业方面,8月非农私人部门新增就业人数16.3万人,预期20万人,前值21.9万人修正为21.7万人。美国8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0.1万人,预期19.0万人,前值由15.7万人修正为14.7万人;8月失业率3.9%,预期3.8%,前值3.9%;8月劳动力参与率62.7%,前值62.9%;8月平均每小时工资同比2.9%,创2009年6月来最大增幅,预期2.7%,前值2.7%。

贸易方面,美国7月贸易帐逆差501亿美元,为五个月来最大逆差规模,预期逆差502亿美元,前值由-463亿美元修正为-457亿美元。7月美国出口下降1.0%至2111亿美元;进口增长0.9%达到创纪录的2612亿美元。


点评: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继续强劲表现。8月ISM制造业指数为61.3,创2004年5月以来新高,制造业仍保持扩张势头。但新出口订单和进口指数两个分项指数均出现回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贸易紧张局势对经济前景的负面效应。8月ISM非制造业指数为58.5,高于市场预期,连续103个月高于荣枯线,服务业同样继续扩张。从分项来看,服务业物价压力较7月有所缓和,企业活动和就业强势增长,基本没有受到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

就业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8月劳工市场一般会出现季节性走弱。上周公布的ADP就业数据符合这一特征,但非农数据却异常亮眼,新增就业人数和时薪增速双双好于预期,失业率维持低位,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强劲。这将强化市场对美联储9月加息的预期。

在未来加息进度方面,6月FOMC点阵图预计今年共加息四次,不过从近期美联储官员的表态来看,不少委员仍对未来加息路径持谨慎态度。上周,纽约联储主席Williams表示,美国经济当前形势不错,通胀和就业条件良好,有利于美联储实现双重目标,美国经济仍然存在“增长空间”,美联储可以保持耐心。圣路易斯联储主席Bullard则暗示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过紧,若继续加息可能会不必要地增加经济衰退的风险,美联储应推迟进一步加息。在9月加息预期兑现之后,市场应密切关注美联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加息路径的展望。


3.欧元区:生产和消费端均显疲弱

欧元区8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54.6%,与8月初值和预期持平,低于前值的55.1%;服务业PMI终值54.4%,持平于预期和初值,高于前值54.2%;欧元区8月综合PMI终值54.5%,高于预期的54.4%和初值54.4%,也高于前值54.3%。另外,欧元区8月服务业PMI就业分项指数达到55.3%,创2007年10月来最高。

欧元区7月零售销售环比降0.2%,预期降0.1%,前值增0.3%;同比增1.1%,预期增1.3%,前值增1.2%。

欧元区7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月率为0.4%,与前值持平,但高于预期的0.3%。欧元区7月PPI年率为4%,高于预期值3.9%和前值3.6%。


点评:

生产端,8月欧元区制造业仍显疲弱。制造业PMI终值仅为54.6%,为近两年低点,新订单、就业等分项指标均有所下滑。但服务业和综合PMI终值较上月略有提高。

消费端,7月欧元区零售销售增速持续放缓,环比增速为-0.2%,不及预期值-0.1%和前值0.3%;同比增长1.1%,不及预期值1.3%和前值1.2%。

通胀方面,能源价格上涨推动7月欧元区PPI超出预期,环比增速为0.4%,高于预期值0.1个百分点,与上月持平;同比增速为4%,分别高于预期值和前值0.1和0.4个百分点。

贸易方面,欧美贸易谈判有望进一步推进,欧盟贸易专员将于本周一与美国贸易代表讨论贸易协议。

上周英国与欧盟成员国均就脱欧进程作出积极表态。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表示将仍旧为10月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努力,英国内阁办公厅大臣则表示英国与欧盟在达成脱欧协议这件事情上已经完成了85%。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指出,“我们的目标是与英国达成脱欧协议,不希望英国脱欧协议以失败告终。在今年秋季前应该明确脱欧协议的框架,否则英国和欧盟间就不存在投资安全。”


4.日本:经济以温和速度复苏,政策正常化遥遥无期

日本政府发布的8月月度报告连续第八个月维持整体评估不变,认为日本经济“正以温和速度复苏”,但在全球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对出口的评估经历了三年以来(2015年8月起)首次下调。

生产方面,日本8月制造业PMI终值为52.5%,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7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3%,较上月大幅回升3.3个百分点。消费方面,7月商业销售额同经增长4.3%,增速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43.5%,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方面,7月出口总额为67479亿日元,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进口总额为69799亿日元,同比增长14.6%,增速较上月大幅提升12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逆差2320亿日元。就业方面,7月失业率为2.5%,与上月持平;求才求职比为1.63,较上月上升0.01,继续位于历史高位,为1974年1月以来的最高。通胀方面,7月CPI同比上涨0.9%,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核心CPI同比上升0.8%,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1%。

8月31日,日本央行宣布,9月份1-3年期日本国债拍卖规模为2000亿-4000亿日元,8月份为2000亿-4000亿日元;9月份3-5年期日本国债拍卖规模为2500亿-4500亿日元,8月份为2500亿-3500亿日元;9月份5-10年期日本国债拍卖规模为3000亿-6000亿日元,8月份为3000亿-5000亿日元;9月份将五次购买1-5年期日本国债,8月份为六次。


点评:

7月份,日本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其中,商业投资和工业生产温和增长,企业利润改善,企业对商业现状的判断基本持平。就业市场紧俏带动薪资上行,消费状况有所好转,家庭消费支出止跌回升。但7月出口增速放缓,考虑到主要经济体和日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风险,三季度出口仍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日本央行近期宣布调高9月份计划购买国债规模的上限,同时减少购买频率。据此推算,9月份购买规模将较上月小幅减少,日本国债收益率会略微提高,这使得市场对日本央行能否长时间维持现行宽松货币政策有所忧虑。

但是,7月份物价上扬主要受能源价格上涨推动,扣除生鲜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增长并不显著,因此日本央行将继续维持宽松政策。黑田东彦在接受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央行无意提高长期利率,该措施只为使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并非为利率正常化做准备,计划到2023年任期结束时达到2%的通胀目标。

尽管日本央行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过一些微调,包括调整ETF购买结构、给予购债操作更大的灵活性等,以缓解超宽松政策的负面影响。但鉴于日本货币政策正常化仍然遥遥无期,其副作用持续累积的风险仍需密切关注。


二、国内财经要闻


1.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配套措施

9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配套措施,为广大群众减负。

会议指出,全面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是我国前所未有的重大税制改革。要在确保10月1日起如期将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并适用新税率表的同时,抓紧按照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使群众应纳税收入在减除基本费用标准的基础上,再享有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附加扣除,确保扣除后的应纳税收入起点明显高于5000元,进一步减轻群众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标准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依法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今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标准还将动态调整。

会议强调,目前全国养老金累计结余较多,可以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同时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以激发市场活力,引导社会预期向好。


点评:

2018年8月31日,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个税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此次国务院常务会就部署落实相关的配套措施做出安排。

本轮个税改革亮点包括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设立专项附加扣除以及增加反避税条款等,有助于切实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强获得感,减弱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进而刺激居民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切实落实新修订的个税配套措施对于真正释放消费潜力、稳定增长意义重大。

企业也是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近期,社保费将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的消息引发热议,在社保费率总体偏高的前提下,征管力度加强可能会加重企业负担。因此,此次国务院常务会也强调“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要求“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总体不增加企业负担,以激发市场活力”。这一表态相当于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有助于降低经营成本,稳定企业预期。


2.发改委:将采取五大措施促进民间投资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9月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采取五大措施促进民间投资。

具体来看,一是抓放宽准入。继续大力清理针对民间资本准入的不合理限制,逐步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各类门槛,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下更大力气破除各类隐形壁垒,解决好民间投资“不能投”的问题。

二是抓政策支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分层次的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研究推广有关地方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做法,鼓励地方设立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支撑,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是抓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政务诚信建设力度,开展产权保护领域政务失信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解决好“不愿投不敢投”的问题。

四是抓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数据资源集中和权威的优势,有效释放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信息,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方向,向民间资本集中推荐一大批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引导民营企业通过PPP模式规范参与基础设施等补短板建设,解决好“不知道往哪投”的问题。

五是抓产权保护。推动涉及产权保护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取得更大突破,推动地方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问题,增信心、稳恒心,提升民间投资的“安全感”。


点评:

今年以来,在民间投资政策支持与制造业盈利改善的带动下,民间投资复苏态势显著,增速连续7个月维持在8%以上,持续高于总体投资增速,一改前两年的低迷局面。民间投资占总体投资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更是长期维持在85%以上。可见,民间投资已成为投资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所在,稳投资的关键在于稳民间投资。

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力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准入门槛。当前一些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部分领域对民间投资进入存在隐性门槛,或者缺少准入通道、准入门槛过高;二是民企融资。融资成本高、增信条件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仍然制约着民间投资发展空间;三是政策环境。针对民间资本的财税政策、营商环境、信息服务等方面存在短板,服务环境不够完善。

为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下一步可针对以上层面重点发力。一是放宽准入限制,破除隐形壁垒,建立民间投资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为民间资本进入重点行业和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二是加大民企融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企的贷款投放力度,创新开发民企融资产品,实现对民企融资的精准投放;三是促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改革投融资体制,简化行政审批,切实降低民企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物流成本等。


3.财政部: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月6日发布《关于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通知》所称小额贷款,是指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含本数)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贷款;没有授信额度的,是指单户贷款合同金额且贷款余额在1000万元(含本数)以下的贷款。

根据《通知》,金融机构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法之一适用免税:一是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的,利率水平不高于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150%(含本数)的单笔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高于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150%的单笔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按照现行政策规定缴纳增值税。二是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单笔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中,不高于该笔贷款按照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150%(含本数)计算的利息收入部分,免征增值税;超过部分按照现行政策规定缴纳增值税。

此外,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单户授信小于100万元(含本数),或者没有授信额度,单户贷款合同金额且贷款余额在100万元(含本数)以下的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可继续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77号)的规定免征增值税。


点评: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7月末,普惠口径小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同比增长15.8%,增速较上年末提高6个百分点,较全部贷款增速高2.6个百分点;7月份,新发放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41%,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融资成本有所下降。

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财政部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改委等部门,充分发挥政策合力,抓好已出台政策贯彻落实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措施,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其中,《通知》针对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不断加大其优惠力度。

一方面,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50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降低金融机构税负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这距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该授信额度由100万元提高至500万元仅仅相隔两个多月。

另一方面,规定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是利率水平不高于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150%,超过部分需要按照现行政策规定缴纳增值税,鼓励金融机构以较低利率水平给予小微企业贷款。

随着金融支持不断加码,小微企业信心、活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在稳增长、保就业、促创新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4.楼市库存规模持续下降,专家建议调整去库存政策 

自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以来,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下降。专家却认为,很多城市都面临补库存的压力,停止去库存或将是政策新方向。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1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27194万平方米,四年后的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涨幅超2.6倍,至71853万平方米。面对如此大的库存规模,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之后,各地相继出台降低首付比例、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减少交易税费等政策。受此影响,市场交易频繁,楼市库存明显减少,至2018年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降至54428万平方米。

对于去库存效果,国家统计局在今年7月中旬举行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库存成效突出。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4年下降,库存数据已经跌至50个月以来最低,全国性的去库存周期已经完成。

今年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张大伟认为,随着市场变化,房地产调控已经从去库存转向补库存和遏制房价上涨,地方也应当明确提出停止去库存政策。

呼和浩特市8月底就提出,全面停止房地产去库存调控措施,成为首个停止去库存的城市。根据该市2016年4月底实施的房地产去库存方案,个人或家庭购买首套商品住房并缴清契税的、回迁居民购买存量商品房并缴清契税的,按照每平方米200元标准给予购房补贴。也就是说,随着停止去库存政策的出台,呼和浩特将不再发放购房补贴。


点评:

2011-2015年,房地产市场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一路上行,到2015年底商品房库存达到历史高峰。为此,高层于2015年底将“去库存”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一,多地纷纷出台鼓励购房的刺激政策,包括发放购房补贴、降低交易契税等。

政策收到明显效果。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已从2016年2月末的73931万平方米持续降至54428万平方米,为近50个月来的最低水平,总体下降了26.4%。按照7月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存销比仅有4.2个月。从去库存影响来看,2016年下半年以来,前期宽松的货币信贷与楼市刺激政策激励了居民加杠杆与开发商大肆扩张,导致部分地区房价涨幅过大,房价飙升又进一步刺激居民加杠杆和开发商投资,形成了互相加强的自我循环,结果是房地产市场泡沫化,金融风险凸显。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涨,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房住不炒”的定位。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这一定位,并明确“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意味着后续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将主要强调从供给端发力,加快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今年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下半年的重点任务,并未提及去库存,而是要求“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可见,高库存已不再是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去库存也不再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方针。

当前以呼和浩特为首,部分地区已着手退出去库存政策。未来应从供求两端同时发力,着力改善住房市场供求平衡,构建多元化住房供给体系,将“去库存”转变为“库存合理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住有所居,并稳定房价。

一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引导住房需求合理分布,鼓励和保障自住性需求,加大对房地产市场乱象的打击力度;二是库存已降至低位且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应逐步缩减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三是加大热点城市土地有效供给,通过新增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和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手段保障土地供应;四是促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增加保障性住房比例,推进人才住房建设,多渠道保障住房供给。

  

三、金融发展动态


1.央行召开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

 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召开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会议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徐乐江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工农中建交等14家商业银行主要负责人和29家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代表在座谈会上作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大连大友高技术陶瓷公司、贵州好一多乳业公司、北京东方园林环境公司等10家企业介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情况,突出反映了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和诉求。企业普遍表示,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保要求趋严和强监管、去杠杆等政策影响,小微企业融资在贷款规模、审批效率、抵押担保要求等方面存在问题,民营企业在信用债发行、股权质押、PPP项目融资、大企业应付款回收等方面存在困难。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和台州银行回应了企业诉求,介绍了本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措施和产品,表示将深入解剖参会企业的融资症结,通过加强内部考核激励、强化金融科技运用等方式,改善金融服务。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回答了参会企业对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政策的疑问。

央行行长易纲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这次采取银企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就是要搭建银企对接的桥梁,形成长效沟通机制。易纲强调,金融部门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贷款政策、发债政策等金融政策上都一视同仁。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等“几家抬”的办法,激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畅通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要准确把握小微企业平均生命周期短、首次贷款难、风险溢价高的客观规律,构建服务小微企业的商业可持续模式,加强风险防控。


点评:

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保要求趋严以及强监管、去杠杆等政策叠加影响,小微企业在贷款规模、审批效率、抵押担保要求等方面遇到严重障碍,民营企业在信用债发行、股权质押、PPP项目融资、大企业应付款回收等方面存在较多困难。

近期,央行及监管部门努力探索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银保监会8月11日发布公告称,近期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扩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贷款投放明显加快,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37亿元,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变化也趋于平缓。8月18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加大银行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对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要丰富合格抵押品种类,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合理确定抵质押率,在资金供给、贷款利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此次由人民银行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召开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为银企之间搭建了便捷的对接合作平台,有助于监管层及金融机构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促进银企面对面沟通交流。央行行长易纲在会上强调,金融部门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贷款政策、发债政策等方面都一视同仁,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等“几家抬”的办法,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畅通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这充分体现了决策层和监管层对解决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高度重视,进一步稳定了市场预期,坚定了市场信心。此外,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在会上提出建立“滴管系统”破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思路,为金融服务民企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创新之路。

在当前经济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坚定发展信心、转变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能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强政策的协调性、前瞻性及创新性,以稳定企业预期为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为企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2.美元指数区间震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振幅缩窄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6.8246上调至6.8212,累计上调34bp。

上周在岸即期汇率由6.8299降至6.8379,累计贬值80bp。离岸市场即期汇率由6.8448降至6.8691,累计贬值243bp。 

一篮子货币方面,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均有所上涨。根据外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18年8月24日至8月31日期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2.77升至93.08;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6.26升至96. 69;参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2.62升至92.75。


点评: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恢复双向波动状态。上周一及周三,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其余交易日均上调,上周累计变动仅34bp,为5月中旬以来中间价变动幅度最小的一周。

从走势上来看,上周人民币与美元走势相关性有所回落,显示出一定的“抗跌”特性。上周初公布的美国制造业的高景气度及全球贸易紧张情绪均推动美元走强,上周二美元指数盘中升至95.7,创两周以来新高。但周三英国软退欧可能性的上升提振了英镑和欧元,美元指数自高位回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期美元指数有所回调,但目前美元指数仍处于6月以来的相对高位。  

相比之下,人民币兑美元波幅远小于美元指数波幅,全周振幅不及0.6%。人民币汇率能够保持相对平稳,主要得益于前期的汇率管理政策。从最近的中间价定价中,亦可看到“逆周期因子”发挥作用的痕迹,汇率超调风险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动趋缓。

展望下一阶段,支撑美元指数上行的有利条件仍然较多。美国经济继续强劲复苏,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政策,避险情绪继续升温,都有助于美元指数走强。但考虑到我国近期已出台一系列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的调节举措,汇率急跌的可能性明显下降。下一步在美国可能加征关税以及美联储加息等关键时点上,监管层可能会继续出台稳汇率措施,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将继续保持区间震荡走势。


3.资金面边际收紧,央行仍有释放中长期流动性需求

上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各层次货币市场利率以上行为主。债券市场收益率方面,利率债收益率小幅上行,信用债收益率小幅下行。

资金投放量方面,上周央行未开展逆回购操作,也无逆回购到期。

货币市场方面,各期限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除14天期品种外均上行,其中R001上行31bp至2.63%,R007上行11bp至2.74%,R014下行54bp至2.83%,R021上行14bp至3.76%,R1M上行50bp至3.13%。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全面上行,其中DR001上行31bp至2.57%,DR007上行6bp至2.67%,DR014上行20bp至2.77%,DR021上行2bp至2.61%,DR1M上行33bp至2.83%。各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短端上行,长端下行,其中Shibor001上行28bp至2.59%,Shibor007上行4bp至2.67%,Shibor014上行3bp至2.71%,Shibor1M下行1bp至2.71%,Shibor3M下行4bp至2.85%。

利率债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bp至3.63%,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上行3bp至4.22%。信用债方面,10年期3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下行3bp至4.71%,10年期3A级铁道债收益率下行2bp至4.71%,10年期3A级企业债收益率下行3bp至4.82%,10年期3A级城投债收益率下行3bp至5.05%。


点评:

上周银行间市场较为平静。一是月初资金面扰动因素较少,二是政府债发行有所放缓,三是当周仅有1765亿元MLF到期。公开市场方面,央行按兵不动,保持定力,已连续13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仅对9月7日到期的MLF实施等额续作,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鉴于月初资金面扰动较少,且前期流动性总量已处于较高水平,央行保持中性操作,目的是引导流动性回到合理水平,为中下旬操作留出空间,以继续“削峰填谷”。在此背景下,前期政府债券缴款、法定存款准备金补缴等因素推动上周资金面边际收敛,各层次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行,不过仍处于较低水平,DR007与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的倒挂已经结束,14天和1月期的资金利率倒挂仍然存在,但已明显缓和。

本周仍无逆回购到期,9月14日国库现金定存将到期1000亿元,资金到期压力不大。但本周已进入9月中旬,税期扰动将渐起。同时,上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暂缓后,本周将继续放量发行。随着9月底置换任务完成,后续专项债将成发行主力,对资金面的冲击不容忽视,本周流动性可能继续边际收紧。在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导向下,央行本周可能重启逆回购操作以对冲资金面收敛,并有望开展国库现金定存招投标,以补充中长期流动性。


附、上周重要数据


1. 8月财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双双回落。8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0.6%,较7月微降0.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下滑,降至2017年7月以来最低。这一趋势与统计局制造业PMI并不一致。从分项数据看,两个制造业PMI有同有异。相同的是,两个生产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在扩张区间攀升,新订单指数则双双回落。8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录得51.5%,较7月大幅下降1.3个百分点,显示服务业继续保持扩张,但扩张率已经放缓至2017年10月以来最低。这一走势与统计局服务业PMI不同。从分项数据看,新订单指数整体仍较弱,较7月的31个月低点并无明显改善;企业继续增加用工,用工扩张期已经持续两年,但整体增速仍属温和,低于历史均值;企业积压业务量在连续三个月下降后,8月基本持平。8月中国财新综合PMI为52%,预期52.3%,前值52.3%,较上月进一步回落,创五个月新低,显示出整体宏观经济仍处于下行趋势中。


2. 8月我国外汇储备较上月减少82.3亿美元。8月我国外汇储备31097.16亿美元,结束2个月连增,不及预期值31150亿美元和前值31179.5亿美元,由上月增加58.17亿美元转为减少 82.3亿美元。8月我国外汇储备22190.25亿SDR,前值22193.89亿SDR。8月末我国黄金储备5,924万盎司,7月末为5,924万盎司。8月末我国黄金储备712亿美元,7月末为723亿美元。8月,我国外汇市场供求保持总体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基本平衡。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经济局势等不确定因素继续发酵,美元指数波动上升。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外汇储备规模略有下降。


3. 8月我国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9.8%,进口同比增长20%。中国8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9.8%,预期10%,前值12.2%;进口增长20%,预期17.7%,前值27.3%。8月实现贸易顺差279.1亿美元,预期为310亿美元,前值为280.5亿美元。从国别来看,中国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

(编辑:雨田师兄)

这里未来可能是本区域最专业的产业·金融·商贸知识库


东  吴  财  经

DONGWU CAIJING

全球视野|区域资源

聚焦苏州实体产业、金融、消费,专为创新者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