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创业创新 > 苏州商业观察
苏州商业观察

东吴财经《每周要闻分析》(2019.2.25-3.3)

发布时间:2019-03-08

目  录


一、全球财经要闻

1. 美国:2018年GDP增长2.9%,鲍威尔表示必要时调整缩表    

2. 欧洲:英国再次推迟在议会表决“脱欧”协议,“脱欧”日期或延后    

3. 日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日美贸易谈判或于4至5月举行    

4. 新兴市场:发展持续分化,增长普遍不及预期 

二、国内财经要闻

1. 发改委:基建动能仍待加强,稳投资将四方向发力    

2. 商务部:推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推进外资促进行动计划  

3. 地方版促消费政策加速落实    

4. 2月官方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双双回落

三、金融发展动态

1. 央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2. 银保监会: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    

3. 美元指数探底回升,人民币汇率高位震荡    

4. 流动性前松后紧,3月扰动将增加

附:上周重要数据  

1. 2月财新制造业PMI为49.9%,创三个月新高    

2. 1月Swift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2.15%,创2016年1月以来新高    

3. 2018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3%,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一、全球财经要闻


1.美国:2018年GDP增长2.9%,鲍威尔表示必要时调整缩表

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18年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初值2.6%,较前值3.4%大幅回落,但高于预期2.2%。美国2018年经济增速为2.9%,为2015年以来最高,但略低于特朗普政府设定的3%的年度目标。

贸易方面,美国商务部公布初步报告显示,美国12月商品贸易逆差大幅攀升12.8%至79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远超预期739亿美元,前值由逆差705亿美元修正为逆差772亿美元。其中,出口环比下滑2.8%,至1357亿美元;进口环比增加2.4%,至2152亿美元。

消费方面,美国谘商会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月份的121.7升至131.4。美国1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升1.9%,预期升1.9%,前值升1.9%;12月PCE物价指数同比升1.7%,预期1.7%,前值1.8%。

生产方面,美国2月ISM制造业指数54.2,低于预期值 55.8,前值 56.6。

2月2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就美国货币政策和经济情况作证词陈述。鲍威尔称,资产负债表规模将受到准备金和货币需求的驱动,联储准备在必要时调整资产负债表规模。27日,鲍威尔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作证词陈述时称,联储将“很快”宣布有关资产负债表的事。联储已经制定资产负债表计划的框架,预计很快会宣布。


点评:   

由于消费者和企业支出强劲,美国2018年四季度GDP环比增长2.6%,虽较三季度的3.4%有所回落,但放缓幅度远低于预期。2018全年GDP增速同比增长2.9%,创三年来新高,表明了美国经济的强劲韧性。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2月商品贸易逆差大幅猛增、新屋开工数据跌至近2年低位、今年1至2月多项制造业指标走弱等迹象或预示着美国经济今年将大概率放缓。中长期来看,考虑到美国财政政策的刺激效果逐渐减弱以及金融环境对GDP增长的负面影响,预计美国经济增速或将逐年放缓。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对2019年至2021年GDP增速的预估分别为2.3%、1.7%和1.6%。

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参加两院听证会时表示,近期数据疲软无碍美国经济稳健,密切关注海外经济放缓,货币政策仍需耐心,必要时将调整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计划。整体来看,鲍威尔的表态与此前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传达的信息基本一致,并未如释放更多鸽派信号。近期,美联储其他官员的表态也更多体现出谨慎观望的态度。美联储副主席Clarida表示,联储需要看到通胀上升的确凿证据才会再次升息;达拉斯联储主席Kaplan称,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存在大量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费城联储主席Harker表示,联储在经济前景不明朗之际应保持耐性。

财政方面,提高债务上限问题重启,而美国国会两党仍未达成协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警告称,如果国会没有及时提高债务上限,美国财政部将在本财年(至9月30日)结束后“没有现金可用”,这意味着美国今年秋季将面临公共债务偿付困境。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债务上限将大概率被再次上调,但两党围绕债务问题的谈判拉锯战势必在未来数月展开。在市场对美国经济担忧日渐加深的背景下,债务风险或将进一步拖累市场信心。

  

2.欧洲:英国再次推迟在议会表决“脱欧”协议,“脱欧”日期或延后

2月24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表示,将推迟“脱欧”协议在议会下院的最终表决,投票将在3月12日前举行。据悉,英国议会下院原定于本月27日就“脱欧”协议进行第二次表决。

特雷莎·梅是在前往埃及参加阿拉伯国家联盟-欧洲联盟峰会的途中对随行记者作上述表示的。她说,英国目前仍在与欧盟进行积极谈判,英国按计划于3月29日“脱欧”的可能性“仍很大”。

2月26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表示,如果“脱欧”协议在3月的英国议会下院投票中未获通过,且“无协议脱欧”被排除,那么将由议会下院通过投票决定是否推迟“脱欧”。

梅当日在议会下院承诺,将在3月12日前由议会对“脱欧”协议进行第二次投票表决。若协议仍未获通过,将于次日由议会下院投票决定是否“无协议脱欧”。她说,若“无协议脱欧”也被议会下院否决,那么议会将继续投票决定是否推迟“脱欧”。梅强调,自己不希望看到3月29日的正式“脱欧”日期被延后。


点评:  

在距离脱欧截至日只剩下不到四周的情况下,英国与欧盟的脱欧谈判依然未能打破僵局,英国延迟脱欧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英国方面,特蕾莎·梅又一次将原定于2月27日举行的议会下院脱欧协议二次表决推迟至3月12日。梅对于协议能否通过仍然没有太大把握,因此寄望于通过“my deal, or no deal”策略来逼迫议会就范,以避免“无协议脱欧”的窘境。随后,梅表示,若3月12日协议未获通过,将于次日由议会投票决定是否“无协议脱欧”。若“无协议脱欧”也被否决,则议会将继续投票决定是否推迟脱欧。考虑到此前梅的脱欧协议在议会屡屡碰壁,预计在议会干预下,3月29日的正式脱欧日很有可能被延长三个月。对于市场而言,这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无协议脱欧”可能导致经济濒临崩溃的担忧,也意味着各方可以有更多时间来为脱欧做准备,预计将利好英镑和英国经济。

欧盟方面,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对英国脱欧进程传递出的信号仍难言积极。在2月20日会见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后,容克表示此次会谈“具有建设性”,但会后仍警告“不能排除英国‘无协议脱欧’的发生”。一直以来,欧盟在与英国的脱欧谈判中始终保持强硬态度,鲜有让步。究其根源,欧盟更希望英国在未来两年留在欧洲。在欧盟看来,英国脱欧的时机并不成熟,短期内延迟脱欧只会导致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欧盟方面也难以为未来做出相应计划和准备。因此,相比起将英国脱欧截止日期延长三个月,欧盟更希望看到英国以成员国的身份再留在欧盟21个月,以替代之前约定的两年脱欧过渡期,从而使双方拥有更多时间去商讨和制定更详细的脱欧计划。

尽管英国延迟脱欧的概率有所增加,但当前仍有两方面风险可能对此形成阻碍。一方面,英国反对党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已公开表示决定支持开展第二次英国脱欧全民公投;另一方面,如果在3月29日脱欧大限的基础上延期三个月,英国将不得不以欧盟成员国的身份参与预计于5月23-26日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而这一情况是欧盟和英国都不愿意看到的。


3.日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日美贸易谈判或于4至5月举行

生产方面,日本2月制造业PMI为48.9%,较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1月工业生产指数经季节调整后为100.8,环比大幅下降3.7%。消费方面,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41.2%,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就业方面,1月季调后失业率为2.5%,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就业市场趋势没有改变。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当地时间2月27日出席众议院听证会,表示有意3月在日本召开美日新贸易谈判的首次会议。美国退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生效对美国对日出口不利,他表示想作为“紧要课题”抓紧谈判。

不过,对于莱特斯泽有关3月启动美日贸易谈判的表态,日本政府相关人士2月28日说明称“没有接到来自美国的正式要求”。将出席谈判的日本经济再生担当相茂木敏充眼下也要应对国会,截至目前对3月实现谈判持否定看法。


点评:

在全球贸易争端不断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日本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生产方面,由于国内外订单缩减,工厂削减产出,日本2月制造业PMI跌至荣枯线下方,创2016年6月以来新低。1月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大幅下降3.7%,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且降幅大大超出市场预期;消费方面,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第5个月恶化;外贸方面,日本1月出口同比下降8.4%,连续两个月下降,创2016年10月以来最大降幅,对外贸易连续第4个月出现逆差。

在此情况下,日本被迫继续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但政策成本日渐上升。截至2018年底,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已超过GDP规模,这是日本首次出现这种情况,是继瑞士之后的全球第二例。由于难以退出宽松,日本央行资产购买仍将继续,总资产仍趋于扩张,这无疑会导致持续的市场扭曲。低利率政策给银行业获利造成的长期下行压力,也可能导致金融系统不稳。

此外,财政压力不断上涨也制约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为应对消费税上涨、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以及地缘政治挑战,日本2019年财政预算首次突破100万亿日元,连续7年刷新历史。今年10月日本将再次上调消费税率至10%,虽有助于扩充财源、提高财政治理能力,但仍不足以弥补财政支出,且可能导致居民消费支出下降、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

去年9月,日美首脑会谈同意启动货物贸易协定(TAG)谈判,首次会议原计划最早在3月举行,但鉴于中美经贸磋商延长,谈判大概率在4至5月召开。届时美国可能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要求扩大农产品对日出口、限制日本汽车出口数量、禁止诱导货币贬值等,以改善对日贸易逆差问题。但日本方面表示,在TAG谈判时不会做出超过CPTPP限度的让步。谈判结果可能给日本未来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后续需持续关注。


4.新兴市场:发展持续分化,增长普遍不及预期

印度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为5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市场预期值6.9%,三季度经济增长经下修后为7.0%。印度统计局表示,经济增长收到消费者支出疲弱、汽车销售低迷以及农业和制造业增长疲弱的制约。

巴西地理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这是巴西经济结束衰退后连续第二年实现增长。企业家和消费者对2019年持乐观预期的人数有所增加,但大部分分析人士仍持谨慎态度,认为只有在政府养老金制度改革通过后整体经济环境才可能彻底改善,投资和就业也将随之增加。

俄罗斯经济部表示,2018年俄罗斯2.3%的经济增长率主要源于一次性因素提振,且是难以维系的,预期2019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3%。经济部预期3-5月通胀率将在5.5-5.7%触顶,若卢布维持稳定,年底前通胀率将会降至5%以下。

南非财政部长近日在国会发布预算报告时指出,南非在2018年出现技术性经济衰退后,将迎来一轮缓慢但稳定的复苏,预计2019年GDP增长率将上升至1.5%,到2021年将适度增长至2.1%。预计在2019/2020财年内,南非政府支出将达到1.83万亿兰特,而政府收入仅为1.58万亿兰特,这意味着政府将依赖近2500亿兰特借款维持运行,财政赤字状况不可避免。


点评:   

印度经济在2018-2019财年前三个季度连续下滑,由8%下滑到7%(修正后)再到6.6%,略高于中国同期6.4%的增速,勉强继续保持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桂冠。印度统计局预计全年增速为7%,低于去年7.2%,这意味着最后一个季度增速仅为6.1%。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印巴冲突等因素,印度经济可能进一步放缓,这是印度今年2月降息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速下滑将支持货币政策向鸽派转变,并可能引发印度央行在4月进一步降息。总理莫迪正在寻求连任,经济下滑无疑会使其进一步承压。

巴西经济正在持续复苏,但增速仍然不及预期。2018年四季度GDP增速仅为0.1%,为2017年三季度以来最低值,全年经济增长1.1%,与2017年持平,显著低于年初3%的预期,也低于金融市场和央行1.2-1.4%的预期。增长低迷的原因包括卡车司机罢工、总统大选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紧张局势的影响。目前,巴西仍然面临两位数的失业率和停滞的工资增长。市场普遍认为,结构性改革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非常必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恢复长期财政均衡、改善投资环境和避免长期低迷的必要条件。新任总统博尔索纳罗承诺将推动巴西这个拉丁美洲最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养老金改革将是其面临的首要挑战。

俄罗斯2018年经济增速2.3%,高于市场预期,此前央行预计经济增速为1.5-2%。增长超预期的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将2018年前11个月的建筑增长从0.5%修正为5.7%,主要涉及亚马尔-涅涅茨地区的建设。数据显示,建筑业意外回升,借贷活动增加,库存增加以及出口增强都推动了2018年的增长,但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持续下降,增长可持续性较差,此外俄罗斯还面临更多美国和欧盟制裁,以及与OPEC达成协议导致的石油产量限制等外部风险。俄罗斯经济部预测2019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3%。

南非经济似乎正在慢慢扭转此前的短暂衰退局面,但其四季度数据仍不够乐观。需求方面,截至12月的零售销售喜忧参半,而燃料成本调整导致通胀在12月份向南非央行中点目标下滑。从供应方面来看,随着制造业部门盈利企稳,市场情绪在年底前有所回升。着眼当下,南非经济复苏面临较大风险。刚刚发布的预算报告显示,尽管南非政府将采取一系列增收减支措施,2019/2020财年财政赤字状况仍不可避免,可能使政府的主权评级重新成为关注焦点。此外,国有电力公司Eskom的问题引发了多轮停电,其瘫痪的财务状况可能会有损经济稳定。

   

二、国内财经要闻  


1.发改委:基建动能仍待加强,稳投资将四方向发力

2月26日,发改委发布《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趋势监测报告及2019年投资形势展望》。

报告指出,根据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拟建项目(指已经办理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的项目)数量增势较好,同比增长15.5%,为2019年投资平稳运行提供坚实的项目储备基础。初步预计201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将呈现企稳态势,中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投资成为主要拉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情况略有好转,中西部投资增速继续领先。

报告指出,对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及其结构进行预判分析,从时间趋势看,投资增速可能呈现出前高后低运行特征;分主要领域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将保持较快增长,继续发挥“稳投资”的主导性作用,基础设施投资有望中速增长,是“稳投资”的重点发力方向。

报告指出,以基建项目落地周期1年左右判断,2019年基建投资有望保持中速增长态势。以制造业项目落地周期6个月左右判断,2019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或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以房地产项目落地周期3个月左右判断,2019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新开工项目数量可能回落。

报告指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动能仍需加强、拟建项目数量增长较为有限。二是社会领域拟建项目数量增长情况不乐观。三是个别省份拟建项目数量大幅下降。

报告指出,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集中发力的有效领域包括:一是高端制造业领域;二是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三是生产要素领域;四是社会补短板领域。


点评: 

2018年,由于金融去杠杆强监管、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严和PPP项目整顿清理等因素导致的资金来源约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前8个月逐月回落,一度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三季度以来,随着稳增长重新成为政策重点,且货币政策逐渐转向,金融强监管边际放缓,基建投资补短板发力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缓慢回升。全年来看,基建投资创历史新低成最大拖累,制造业投资在前期高盈利带动下持续走强成为最大亮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土地购置和加快推盘下韧性强于预期。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在政策放松下有望改善,基建投资将受益最大,成为投资回升的主要拉动。一是货币政策较前更加强调逆周期调节。一方面央行将通过降准、MLF、PSL、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另一方面监管层将通过调整激励机制和考核方式激发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的动力。二是财政政策将继续加力提效。财政支出力度将继续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也有望扩张。三是随着社融收缩和实体经济下行形成负面循环,金融监管开始呈现放缓态势,表外融资将逐步回暖。

具体分析资金来源分项,首先,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将保持稳定。近5年来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速处在下行通道,但占比稳步小幅上升,2019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赤字率有望进一步扩大,为预算内资金提供可靠支撑。其次,自筹资金来源将继续扩大。其中,政府性基金近年来保持高增,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增长,PPP落地率持续提升,央行继续加大PSL投放,表外融资边际改善,均将为2019年投资提供支撑,自筹资金仍是主动力。最后,民企和小微融资支持政策密集落地,补短板重大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国内贷款可能回暖。

从三大支柱来看,基建投资将在补短板下重新发力,托底作用增强;而制造业由于基数效应、需求下滑、盈利恶化等因素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投资将见顶回落;地产销售和土地成交放缓下地产投资将渐进回落。具体发力方向上,基建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将进一步提高,“大水漫灌”难再现,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重大项目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投资重头戏,深度贫困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是补短板重点。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压力将持续存在,基建投资难以回升至以往20%左右的高位。制造业投资则将加快向高端化和智能化转型,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计算机通信等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是2019年制造业投资的主要支撑。

   

2.商务部:推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推进外资促进行动计划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消息,2月26-27日,全国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外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2018年以来,全国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对稳外贸、稳预期、促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国商务系统圆满完成“稳外资”目标,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平台持续健康发展,“外资促进行动计划”实现良好开局。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国商务系统要加快实施贸易强国、消费升级和商务扶贫等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外资促进行动计划”。

推进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建设好“一试点、一示范、多基地”服务贸易发展平台,二要加快形成系统性、机制化、全覆盖的服务贸易政策体系,三要着力提升服务贸易统计监测的准确性、全面性,四要积极搭建服务贸易会展促进平台,五要加快完善技术贸易管理和促进机制,六要继续推进展览业“放管服”改革,七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大力开拓海外服务市场,八要着力提升服务消费,九要全力推进家政扶贫。

持续推进“外资促进行动计划”,要聚焦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聚焦中央部署,全力完成“稳外资”目标任务;二是聚焦制度建设,实现外资政策体系法制化;三是聚焦重点任务,积极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四是聚焦创新提升,高质量建设国家级经开区;五是聚焦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六是聚焦优化服务,提升外资促进保护水平。要确保我国利用外资规模总体稳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点评: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近日,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人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和商务部等多个部委密集召开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六稳”工作要求,总结相关领域工作,明确今年任务要求,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商务部表示2019年将着力做好“一促两稳三重点”工作,即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办好第二届进博会、妥善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和探索自由贸易港等三项重点任务,努力推进经贸强国建设,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

实现“稳外贸”的目标,除了改革传统货物领域和加速开放之外,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也必不可少。我国已经成为服务贸易大国,服务出口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提升,“中国服务”国家品牌影响力的逐步提升。2014-2018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连续5年保持全球第二位。

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还不强、质量还不高,服务贸易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短板”。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贸易逆差占贸易总额比重超三分之一。未来,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战略地位,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打造中国品质、中国品牌、中国服务,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2018年我国促进外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利用外资取得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在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加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跨国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2018年我国利用外资逆势增长,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6万家,同比增长近70%,实际使用外资8856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外商投资中国的信心主要源于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大、并在稳步扩容的中等收入群体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未来,要保持并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中国需要加速扩大开放,大幅改善营商环境,持续释放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随着着力优化外资结构,鼓励外资投向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中西部地区,推动出台外商投资法等改革开放措施出台和落地,2019年中国有望在全球引资市场再创佳绩。


3.地方版促消费政策加速落实

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以下简称《方案》)已经近1个月时间,各地正根据实际情况,加速出台各项措施,落实促消费政策。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河北等多个省市都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其中,汽车、服务、信息消费等成为重点,包括加大公共领域示范应用、实施补贴、加大政策配套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

北京市推出新一轮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者购买使用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自行车、电饭锅等15类节能减排商品给予单件最高800元的资金补贴。

河北省近日也出台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加快破解制约全省居民消费最直接、最突出的体制机制障碍,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包括进一步放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等。

汽车作为消费的大头,除了政府层面,众多汽车企业也纷纷出台措施,推进汽车消费。目前,包括长安、北京汽车、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等企业都出台了各种优惠措施,促进产品消费。

在信息消费方面,上海市提出把信息消费作为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创新,做大做强品牌,提高服务质量。辽宁、黑龙江、江苏、福建、安徽等省份提出要加快5G商用和产业化进程,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发展。


点评:  

消费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76.2%,高于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43.8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消费基础性作用继续增强,扩大消费对于稳增长意义重大。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凸显,以及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消费市场承压较大。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较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

考虑到2019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困难挑战更多,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将成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一招。

当前,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仍然突出。一是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质量体系、信用体系和监管体制等保护机制尚不健全;二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抑制居民的消费支出能力,形成挤出效应;三是股票市场调整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不利于消费;四是汽车、房地产两大消费需求仍将受到政策抑制。

党中央、国务院给予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1月29日,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方案》,紧抓供给结构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要这一突出矛盾,提出促进汽车消费、带动新品消费、升级信息消费、激发城乡消费、优化消费市场环境6个方面24条具体措施,着力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的供给催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方案》出台后,各地新一轮促消费政策进入密集落地期。今年4月,商务部还将召开全国性专题会议,进一步推进落实促消费的系列举措。

除政策利好外,消费能够平稳持续增长的长期利好因素也在不断累积。其一,消费结构继续升级。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二,服务消费、新型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我国消费新的增长点;其三,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略有放缓,继续处于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


4.2月官方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双双回落

2019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为46.9%和45.3%,分别比上月下降0.3和2.0个百分点,均位于临界点以下。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生产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下,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有所减缓。

新订单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重返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回升。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6.3%,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扩大。

从业人员指数为47.5%,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有所减少。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比上月减慢。 

2019年2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总体继续保持增长。

分行业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服务业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从行业大类看,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和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实现较快增长;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及修理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业务总量有所回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2%,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建筑业景气度高位回调。

   

点评:   

2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其原因主要是受春节停工、外需放缓以及企业加速去库存等因素影响,但从需求等指标来看,国内经济正在显露出企稳迹象。

生产方面,2月生产指标从上月的50.9%大幅下滑至49.5%,为2019年2月以来首次跌破50%的荣枯线。2月适逢春节,企业停工对于生产指标的影响较大,今年生产下降幅度低于2018年2月2.8个百分点,但高于春节所在月份的平均水平。

需求方面,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升1个百分点至50.6%,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收缩趋势。其中新出口订单受外需疲弱影响,由上月的46.9%下滑至45.2%,是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经济放缓的程度逐渐加深,人民币今年以来保持强势,正在对出口造成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显示出国内订单形势明显向好。

库存方面,原材料库存由上月的48.1%回落至46.3%,为2009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产成品库存由上月的47.1%回落至46.4%,为8个月新低。企业主动去库存正在加速,但从原材料库存指标来看,或许正在接近尾声。

价格方面,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上月大幅回升5.6个百分点至51.9%,出厂价格指数较上月显著回升4个百分点至48.5%,均为近四个月新高,反映出工业品价格持续下滑的态势在2月份有所扭转,预计2月份PPI将触底回升。

从预期角度看,企业的生产活动预期在经历此前的连续下滑之后开始反弹,由上月的52.5%反弹至56.2%,制造业企业对于未来形势的预期有所好转。

从企业规模看,2月大型企业PMI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至51.5%,连续两个月改善,中、小型企业继续在荣枯线下方探底,分别较上月下降0.3和2.0个百分点至46.9%和45.3%,显示出经济景气度的回升仍然沿着大型-中型-小型的路径传导。

2月非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至54.3%,结束连续两个月的增长势头,显示出非制造业总体继续保持增长,但扩张步伐放缓。从分项指数来看,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一降一升,用工指数与上月持平,连续六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两大价格指数均小幅上升,与制造业价格趋势一致,业务活动预期显著回升。分行业来看,服务业PMI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至53.5%,建筑业PMI继续下滑1.7个百分点至59.2%,成为拖累非制造业的主要因素。


三、金融发展动态


1.央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2月21日,人民银行2019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部署2019年金融稳定重点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金融稳定面临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控制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稳妥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推动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有序整改和平稳转型。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扎实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推动完善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加强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动态排查金融风险情况,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做好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压力测试、稳健性评估等工作。

央行要求全面做好2019年金融市场和信贷政策工作。2月25-26日,2019年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积极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注重发挥债券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和商业银行等机构资本补充中的作用,多措并举促进信用债发行,稳步发展资产证券化。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做好机构监测和风险防范。加强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全面深化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发挥债券融资支持作用,强化“几家抬”政策合力。继续加强对乡村振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衔接等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点评: 

2月底,央行连续召开工作会议,总结2018年的金融市场工作和金融稳定工作,并对2019年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2月25-26日召开的金融市场工作会议要求全面做好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和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其一,会议坚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强调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调整金融体系结构,构建符合实体需求的金融机构体系、资本市场体系和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增加有效金融供给,畅通金融供给渠道。

其二,金融服务的重点在于支持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包括民企小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民企、小微融资的实质性改善需要金融、财税等各方面政策“几家抬”的合力促进。间接融资方面,要鼓励金融机构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实加大信贷投入力度;直接融资方面,要充分发挥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在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支持作用。

其三,会议强调要优化信贷投放和结构,注重发挥债券市场的作用。优化融资结构也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调整融资方向、调节过高间接融资比重等。在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加强信贷倾斜的同时,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制度和产品创新,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

其四,会议强调要继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债市、股市、黄金、票据、同业拆借、互联网金融等各类金融市场的创新规范发展,强化监管和制度建设,做好风险防范和专项整治工作,完善长效监管制度建设。

2月21日召开的金融稳定工作会议要求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一项关系经济民生发展大局的长期性工作。2019年金融稳定工作的核心是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一方面稳增长的权重有所上升,要强化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要避免“大水漫灌”,须严加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2019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防控经济下滑地区与经营恶化行业企业的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加大力度处置不良资产存量,控制不良贷款新增;二是规范资管业务发展,继续加强对监管套利、多层嵌套、杠杆不清等影子银行活动的监控;三是着力补齐监管短板,扎实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加快推进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实施细则的出台,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内部治理;四是大力开展金融秩序清理整顿,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和活动;五是注意防范财政负担重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金融风险。

  

2.银保监会: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

近日,银保监会向各派出机构及银行保险机构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从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抓紧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公平精准有效开展民营企业授信业务、着力提升民营企业信贷服务效率、从实际出发帮助遭遇风险事件的民营企业融资纾困、推动完善融资服务信息平台、处理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加大对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监管督查力度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三条细化措施。

《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要在2019年3月底前制定2019年度民营企业服务目标,结合民营企业经营实际科学安排贷款投放。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力争总体实现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信贷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

《通知》明确,银保监会将在2019年2月底前明确民营企业贷款统计口径。按季监测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按法人机构制定实施差异化考核方案,形成贷款户数和金额并重的年度考核机制。加强监管督导和考核,确保民营企业贷款在新发放公司类贷款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并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

《通知》强调,银保监会将对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2019年督查重点将包括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是否有效建立、贷款审批中对民营企业是否设置歧视性要求、授信中是否附加以贷转存等不合理条件、民营企业贷款数据是否真实、享受优惠政策低成本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等方面。相关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严肃处理相关机构和责任人员。严厉打击金融信贷领域强行返点等行为,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机构和个人,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等有关机关依法查处。

    

点评: 

去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加速出台多种措施,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此,2月14日,中办、国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有效金融供给,完善对民营企业的纾困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实现“六稳”目标。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提高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包括8个方面、23条具体措施,旨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破解“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不会贷”难题、解决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效率问题、帮助暂时遭遇困难的民营企业融资纾困等三大问题重点突出。

破解“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不会贷”难题方面,《通知》要求:一是尽快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免除基层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提高基层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三是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和民营企业信用不足的问题,充分挖掘现有信用信息、拓展增信方式;四是坚持立足于第一还款来源进行风险甄别和授信决策,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

解决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效率问题方面,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效率,主要涉及银行贷款审批的响应速度。《通知》要求:一是缩短审批链条,将一定额度民营企业信贷业务的发起权和审批权下放至分支机构;二是创新优化审批流程,通过推广预授信、平行作业、筒化年审等,提高审批效率;三是针对特殊情况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中小企业首次申贷、存量客户1000万以内的临时性融资需求等,要加快响应速度。

帮助暂时遭遇困难的民营企业融资纾困方面,《通知》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企一策”,重点针对三类情况提出相应要求:一是对暂时遇到困难但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要加强统一协调,不盲目停贷、压贷,可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二是对困难较大的民营企业,综合运用增资扩殷、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帮助企业优化负债结构;三是对于符合破产清算条件的“僵尸企业”,应积极配合各方面坚决破产清算。

最后,《通知》强调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要平衡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具体包括:不得组织运动式信贷投放、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防止享受优惠政策低成本资金被截留、挪用甚至转手套利等。


3.美元指数探底回升,人民币汇率高位震荡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6.7151上调至6.6957,累计上调194bp。

在岸即期汇率由6.7186升至6.7078,累计升值108bp。离岸市场即期汇率由6.7023降至6.7139,累计贬值116bp。

一篮子货币方面,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均出现上升。根据外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2月15日至2019年2月22日期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4.38升至94.85;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7.99升至98.51;参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4.78升至95.17。


 点评:                                                                                

上周,人民币汇率呈现震荡调整走势。前半周承接前周的升值势头,三天人民币中间价上调294个基点。周四及周五人民币汇率有所回调,中间价累计调贬100bp,全周人民币中间价累计调升194bp。

上周美元指数波动较大。周二公布的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于前值,短线提振美元指数,但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近期不太可能加息,加之美国12月房屋开工降至逾两年低点,美元指数震荡走弱,跌至三周低点;周四公布的美国四季度GDP数据表现靓丽,提振美元指数探底回升,守住了96整数关口支撑。美元指数上周累计跌幅0.07%,连跌第二周下跌。

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市场对美联储提前结束缩表的预期压制美元指数,支撑人民币汇率升势。美联储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强调对货币政策保持“耐心”,同时提出今年下半年可能结束缩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虽对美国经济状况评估较为乐观,但同时承认面临国内外多种不利因素。此外,近期经济数据表现不佳也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不确定性担忧,全球风险偏好改善推升新兴市场货币和全球股市,美元指数走势总体趋于疲软。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企稳预期增强。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呈现向好迹象,1月社会融资和新增信贷明显超预期,宽信用效果逐渐显现。针对改善民企融资的相关配套措施陆续出台,对市场信心形成提振。同时,市场对中美贸易谈判持乐观态度,避险情绪降温,股市连续上涨,外资加速流入,均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较强支撑。

预计短期内市场情绪整体仍偏乐观,人民币汇率或延续偏强震荡运行格局。但中期来看,全球风险偏好存在波动可能,我国国内经济基本面仍未企稳转好,人民币汇率走势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

  

4.流动性前松后紧,3月扰动将增加

上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前紧后松,货币市场利率总体以下行为主;债券市场收益率继续上行。

资金投放量方面,上周央行开展逆回购2200亿元,逆回购600亿元,实现净投放1600亿元。

货币市场方面,各期限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以下行为主,其中R001下行31bp至2.20%,R007下行24bp至2.44%,R014下行13bp至2.57%,R021上行2bp至2.94%,R1M下行29bp至3.02%。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以下行为主,其中DR001下行30bp至2.13%,DR007下行16bp至2.41%,DR014下行17p至2.33%,DR021下行18bp至2.32%,DR1M上行9bp至2.44%。各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涨跌互现,其中Shibor001下行27bp至2.16%,Shibor007下行9bp至2.51%,Shibor014上行5bp至2.57%,Shibor1M上行4bp至2.70%,Shibor3M持平于2.75%。

利率债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4bp至3.19%,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上行10bp至3.71%。信用债方面,10年期3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上行8bp至4.25%,10年期3A级铁道债收益率上行8bp至4.25%,10年期3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9bp至4.37%,10年期3A级城投债收益率上行9bp至4.48%。  


点评:  

上周是2月最后一周,由于春节因素导致纳税截止日推迟,税期扰动在上周有短暂延续,加上地方债发行量仍然超过1500亿元和跨月因素影响,前半周资金利率显著上行,流动性结构性矛盾加剧,R007于周二和周三达到3.3%以上水平,DR007也上行至2.84%。跨过月末时点后,随着月末财政支出效应显现,资金利率已经显著下行,DR007与R007回归至2.55%政策利率以下水平,流动性保持了合理充裕格局。

3月份中下旬流动性扰动将加剧,或大致呈现前松后紧的格局。资金到期量方面,当前3月共有2600亿元逆回购到期和4315亿元MLF到期,且MLF将不再续作,前半月与后半月资金到期量大体平衡。月初来看,两会召开背景下,央行将通过灵活搭配工具组合维持资金面平稳运行;月中来看,3月地方债发行料将比1、2月加快步伐,且月中一般是发行高峰期,叠加月中缴税高峰,资金面扰动较大;月末来看,3月末面临季末考核扰动,不过季末财政支出加大将抵消一部分影响。综合来看,3月从月中开始收紧压力可能增大,从而呈现出前半月平稳偏松,月中开始略有收紧的局面。

近日,高层高度重视金融工作,频繁召开会议聚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月21日,央行金融稳定工作会议要求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要求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在稳增长基础上防风险;25-26日,央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积极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健康发展;25日,银保监会表示继续从五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文章要求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26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就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进行了具体阐释;28日,银保监会明确将从改善金融供给、畅通供给渠道、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配置效率、降低供给成本五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因此,2019年金融工作的首要任务仍是聚焦实体经济需求完善金融服务,民企和小微融资改善是重点任务。在调整金融供给结构的同时,也要看到金融与经济循环不畅问题。融资环境的根本改善需要实体经济的积极配合,包括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为各种所有制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发展壮大等。其次要抓好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在流动性风险方面,一是要注意防范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在经济下行和金融市场波动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二是要注意在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票据套利与资金大量进入股市的现象,警惕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


附:上周重要数据


1. 2月财新制造业PMI为49.9%,创三个月新高。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9.9%,较1月大幅回升1.6个百分点,创三个月新高,这一走势与官方制造业PMI出现背离。2月财新制造业产出结束收缩趋势,恢复扩张,但增速仍属小幅。许多受访厂商反映,由于客户需求回升而提高了产量。需求方面,2月新订单总量也出现小幅增长,内需上升是新订单恢复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出口订单指数则重新落入收缩区间,过去11个月以来,出口销售有10个月呈现下降趋势。受部分厂商压缩规模影响,2月制造业用工继续下行,连续6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2月用工收缩幅度略超1月,但仍属小幅。鉴于需求仍相对疲弱,2月厂商连续第二个月减少采购。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制造商继续减少采购库存与成品库存。其中,成品库存连续第二个月小幅下降,为2016年6月以来新低。伴随地方专项债的提前启动发行,以及货币政策的针对调整,2月制造业景气度或在基建的带动下出现了明显修复,经济下滑态势得到明显缓和。不过,经济放缓趋势并未扭转,逆周期政策仍有待发力。


2. 1月Swift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2.15%,创2016年1月以来新高。1月人民币维持国际支付第五大最活跃货币,其份额从去年12月的2.07%升至2.15%,创2016年1月以来新高,当时的份额是2.45%。 SWIFT公布的数据并显示,1月人民币支付金额相比2018年12月上升15.21%,而同期其他所有支付货币的结算总额上涨11.04% 。若只按国际支付份额,欧元区内的支付除外,人民币在1月仍然保持第八位,份额为1.24%。


3. 2018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3%,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2018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68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3%,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08.5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05.0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5万亿元。四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7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00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6.31%,较上季末上升5.5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41%,较上季末上升0.03个百分点。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3%,较上季末上升0.24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58%,较上季末上升0.2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20%,较上季末上升0.38个百分点。

这里未来可能是本区域最专业的产业·金融·商贸知识库


东  吴  财  经

DONGWU CAIJING

全球视野|区域资源

聚焦苏州实体产业、金融、消费,专为创新者打造